西学植根于汉语:汉字表意是一切知识的基因与基础(2)

 教育观察     |      佚名

  二、若非汉语(汉字)则无西方哲学与科学以及社会科学
  (甲)“汉字表意”与西方科学
  第一、汉语概念与有效思维
  费诺罗萨指出:
  【“找到了问题的根源,即汉语思维方式之有效性(中文写作是有效思维的典范),区别于欧洲语言与思维的大量无效性或误导性。”】
  17、18世纪的欧洲精英从“汉字表意”中获得普遍性、抽象性和通用性的概念系统,被称之为“哲学语言”,再由它来构建西方文学、哲学、科学和其他“西学”(包括伪希腊);这就是说,“汉字表意”是西方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。西方科学是怎样形成的?它是来中国的“三位一体”:
  A.众多的中国发明或技术的西传;
  B.把源于《易经》的儒家与道家的自然观(被称为“自然哲学”)变成专门针对自然的理论——科学;
  C.把“汉字表意”变为科学语言与思维:含义与定义、概念与理念、思想与思辨、普遍与抽象、逻辑与逻各斯(即《易经》之“形而上者谓之道”)。
  后者正如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罗伯特·克恩所言:
  【“汉字……反映世界的逻辑秩序,乃至使发现真理成为可能。”】
  第二、“汉字表意”与科学革命
  让我们来告诉大家所谓的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的真相,那就是:基于中国技术或发明开辟这样一种“知性方向”,即把源于《易经》的儒家与道家的自然观(被称为“自然哲学”)分解出专门针对自然的理论——科学;但在此过程中遇到了语言瓶颈(当时欧洲陷于“语言危机”,新兴的诸文字面临夭折或难产),故而欧洲精英从培根、笛卡尔、莱布尼茨和牛顿等——主要是英国皇家学会——都在按照汉语模式创造通用语言、哲学语言和科学语言。
  因此,科学革命的关键和突出的主体则是撷取“汉字表意”,把它植入其母语之中;这不仅拯救了西方表音文字,使之成为其民族性乃至国际性的通用语言文字,而且也把它从单纯的“表音符号”变为思想、知识、逻辑和数学符号。
  这里解释一下,科学~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是:在客观上幸遇“天时地利”,成为连接东、西半球的要冲,而对应于“以全球性生态作为其平衡条件与牺牲代价”;这两点都是由郑和远航所造成:海洋联通,西欧通衢。如不具备如此必要前提而贸然行事,则导致国土废墟、民族自杀;但若具备之而逞性妄为,则通向地球劫坏、人类自毁(康德说“万物的终结”,牛顿预测是在2060年,霍金改为两百年内)。
  只是在第二种情况的前半段,“肇事者”享有极大的正能量;人们便从“正面意义”上相信这是西方之“神功”,而不知道这是中国文化暂时失控所致〔我们将另外专论〕。
  介绍西方学者论语言文字、“汉字表意”与科学革命如下:
  【〔内华达大学教授 丹妮丝·蒂勒里:〕所谓的“科学革命”,……从皇家学会作者所写的文本,包括 斯普拉特(Sprat)、 格兰维尔(Glanville)和 威尔金斯(Wilkins)的,显而易见地看到,语言是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所关注的核心;它体现在早期皇家学会的会员们都花费大量的精力,来创造通用语言的方案上。这些人工语言的方案旨在解决17世纪的语言危机(linguistic crisis),从而依靠可通用的、标准化的语言符号来促进知识交流……。
  〔《科技信息百科全书》:〕当现代科学出现于17世纪的时候,它的目标恰恰是发展一种哲学语言;亦即,一种适合于哲学分析和科学论述的语言。这个项目最著名者之一是皇家学会首任主席 约翰·威尔金斯(1614—1672年)的“真正的字”(the Real Character)……。受汉字的启迪, 威尔金斯得出结论:词语的形式应该反映它们的逻辑分析;由此,他基于综合概念分类法,设计了词语和符号的书写系统。……同样受到中国文字和哲学的影响, 莱布尼茨研究了知识表述和机械推理,……他明白宇宙间的所有变化归属为阴阳两级。】
  第三、“汉字表意”与现代科学
  数学哲学家莫里斯·克莱因指出:
  【“……他( 莱布尼茨)决定用类似于“汉字表意”的符号来构建科学语言。…… 莱布尼茨是我们今天称之为逻辑符号科学的奠基人,亦即,被我们这个世纪(20世纪)的智者像 罗素和 怀海德所追求的(数理逻辑)科学。”】
  关于由“汉字表意”构建西方科学语言与思维,美国圣母大学教授莱昂内尔·詹森总结道:
  【牛顿的微积分、 贝克(Cave Beck)的“通用的字”、 莱布尼茨的“通用字系统”和 威尔金斯的“真正的字”,凡此都是作为对“自然神”工作的虔诚的推演,而发明的旨在维护实用科学的修辞策略。由此,当汉语文本被理解为代表自然的符号形式的时候,耶稣会士所翻译和注释的中国资料,就开始在上述自然神工作的虔诚推演上,发挥作用。
  另一方面,耶稣会士所引进的中国的“真正的字”,也为早期欧洲科学界争论提供了合理证据;那就是,真正的字、微积分和通用语言(科学语言),都可以从自然万物本身推演出来。〔引者按:“自然神”即自然哲学,为了与基督教达成某种妥协,冠以“神”字。但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中, 孔子被当成自然神的化身〕。】
  如何把“汉字表意”和中国自然哲学转变为西方科学,美国哲学家史蒂夫·福勒写道:
  【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隐喻性地把自然还原成一本书,它是用数学语言写的,由 牛顿等人来解码。〔 莱布尼茨构想了一种科学通用语言和推理演算(符号)。他希望把复杂的思想分解成简单的、独特的和不重叠的元素,而由表意文字(ideogram)来表述之,并且以逻辑演算的规则来操作〕。…… 莱布尼茨援引中国表意文字,作为其设计通用文字项目的灵感来源;此种“符号逻辑”,成为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标志之一。
  在那时,科学优势取代神学权威集中体现在物理学上。在过去的一个世纪,一些渊博的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,包括 波尔、李约瑟、荣格和 卡普拉,都论证了中国思想的“理”、“气”和“道”是怎样提供整体的形而上学的背景的;它们对于全面理解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的宇宙意义的革命,是必不可少的。……进而,随着学科重心从物理学转到生物学,东方形而上学的灵感源泉——特别是来自中国的——则愈益重要。】
  
  (乙)“汉字表意”与其他学科
  第一、汉字表意与哲学及经济学
  西方经济学的诞生是两个中国因素的“合成”,即:
  1.语言:汉字表意→哲学语言→经济概念;
  2.思想:儒家和道家的自然观→法国重农学派→亚当·斯密经济理论。
  马尔科姆·华纳说:
  【“适合的术语似乎是一个问题。新科学的输入要求创造一种经济学的表意文字。”】
  美国罗德学院教授比奇洛由西方经济学追溯至哲学语言和“汉字表意”,他写道:
  【亚当·斯密的国富论在概念表述上是从哲学语言发展出来的。……我从 亚当·斯密的著作追踪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,直到20世纪的经济学,它们都与哲学语言密切相关……。的确,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受制于某种形式,康德称之为“表述能力”, 德里达称“原写作”(arche-writing)。……17、18世纪的欧洲争论表述和写作问题以及它们的障碍,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汉字所激发的……。那时,汉语被认为是理想的通用语言的典范,它是基于“真正的字”的书写系统;每个汉字不是表示声音,而是传达一些基本的哲学原则。研究“真正的字”的人抓住汉语,把它当做探寻完美写作形式的线索。…… 莱布尼茨总结,汉字在本质上是哲学的,它基于智能考虑,而非表示声音。…… 莱布尼茨想象有一种与思想形式直接相关的写作,而无须借助于语音的中介。】
  第二、汉字表意与电脑语言
  普雷斯曼博士说:
  【作为通用媒介的中国表意文字(the Chinese ideogram as a universal medium)。
  德里达写道,汉语写作概念是作为一种“欧洲幻觉”在发挥作用。……诗人和哲学家、以及我们就会看到的还有电脑科学家,都使用表意文字来服务于他们的理想;亦即,他们使用表意文字为的是把上述“幻觉”变成普遍真理。 莱布尼茨和(诗人) 庞德分享了这个来自汉语的幻觉,而 莱布尼茨的这个版本(“汉字表意”和易经式的二进位)则延续到我们的电脑时代。数字对应的“共识幻觉”称为“网络空间”。……我们已经看到电脑和诗学并行发展的历史,我透过 庞德和 莱布尼茨追踪到“汉字表意作为通用媒介”这一“幻觉”。西方的中国幻觉即把汉语(表意)转为(西方)通用语言来支持思想或意识形态。……电脑代表自然语言这一思想,也就是电脑代码等于中国表意文字,正如 莱布尼茨、费诺罗萨和 庞德所描述的(“汉字表意”是思想或信息的媒介)……。】
  图:莎士比亚时代的英文远未成熟(只有两千多个单词)
  “莎士比亚经典”是在他死后一个多世纪被伪造的
  中国古代诗歌蔚为壮观,还细分不合乐的称为诗,合乐的称为歌。
  【意象理论】起源很早,汉字本身就是象形与表意的有机组合,汉字构形的六书中,“象形”、“表意”排在最前面;《周易·系辞》中的“观物取象”、“立象以尽意”之说,就包含了意象。
  “意象”一词始现于中国东汉王充的《论衡?乱龙篇》“夫画布为熊、麋之象,名布为侯,礼贵意象,示义取名也。”而梁代刘勰《文心雕龙?神思篇》“独照之匠,窥意象而运斤”,更是首次把“意象”用于文化艺术领域。
  从先秦的《周易?系辞》,到东汉王充《论衡?乱龙篇》,再到魏晋时期王弼《周易略例?明象篇》、刘勰《文心雕龙?神思篇》,唐代王昌龄《诗格》、司空图《诗品》,明代王廷相《与郭介夫学士论诗书》,清代叶燮《原诗》等,意象的来源和意象理论形成的发展路径清晰而简明。
  20世纪初崛起的美国新诗运动中影响最大、最引人注目的首推意象派,其代表人物埃兹拉·庞德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找到了“意象”的理论支撑点和诗歌创作与翻译的灵感,掀起了一场翻译和阐释的热潮。正如【英】马库斯·坎利夫(Marcus Cunliffe)在《美国文学史》中指出:“正当这些诗人山穷水尽时,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”。
  所谓现代西方概念下的“意象”,不过是对中国古代“意象”的重构,类似将“解刨”改为“解剖”、把“饕餮纹”说成“兽面纹”。其做派正是“颠覆”,正如哈罗德·布鲁姆在《影响的焦虑》一书中的分析,后驱模仿者总是企图通过抹杀其先驱者的存在,千方百计地想把其先驱者永久地打入黑暗中,以独享某种“首创”的专利。
  三月桃花妖,还是来欣赏一下中国古人如诗如画的“意象”吧。
  【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
  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】




版权声明: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本人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

上一篇:从美国的贵族教育看教育分层:你的命运一开始就已经被注定

下一篇:西方现代性理论中的“汉字密码”


  相关推荐